從藍圖“設計師”到產業“興鏈人”——青年黨員劉若鵬的融合新路
劉若鵬在遂寧市蓬溪縣鳴鳳鎮,一場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正如火如荼推進。青年黨員劉若鵬作為項目負責人,自項目啟動以來始終扎根一線,以系統思維破解耕地碎片化、建設用地低效等復雜問題,他堅持把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轉化為實干行動,帶領團隊以務實與創新探索出一條整治新路。
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中,劉若鵬始終堅持系統謀劃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耕地整理方面,他從全局出發,統籌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新增耕地、墾造水田等項目,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還積極探索“林耕置換”模式,將生態脆弱的陡坡地恢復為林地,把零散分布的耕地整合成片,既優化了耕地布局,也實現了生態修復與農業發展的協調統一。與此同時,在建設用地整理中,他始終把村民需求放在首位,帶領團隊深入走訪2400余戶村民,耐心宣講政策,推動“自愿置換、就近安置”的模式落地。通過閑置宅基地復墾與集中居住點建設相結合,不僅有效盤活了低效用地,還為村民們打造了臨近場鎮、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區居住環境,實現了土地利用效益與群眾生活品質的“雙提升”。
在產業導入環節,他注重盤活存量資源和優勢疊加。一方面利用鎮域閑置建設用地,避免新增建設擴張;另一方面結合鳴鳳鎮鐵路雙站的交通優勢,引入高潛力產業,推動產業與區位聯動。同時,他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圍繞“吉星貢米”打造全鏈條品牌,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格局。作為黨員先鋒,他堅持把黨建引領與產業振興結合起來,把“黨員的責任”落實到一塊塊地、一項項產業里。
隨著項目的實施,鳴鳳鎮預計耕地數量增加4.8%,灌溉保證率提升15%,耕地破碎度下降5%。全鎮新建21處聚居點,結余建設用地指標近1500畝。產業導入與社區建設的協同推進,正吸引人流、產業向鎮區聚集,推動形成“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劉若鵬用實干展現了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不僅推動項目取得顯著成效,還在近年榮獲公司“優秀青年”稱號等榮譽,成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一線的青年黨員代表。他的成長經歷,正是核西南院青年黨員以智慧和汗水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