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標準化規范化提升行動丨黨建引領聚合力 先鋒賦能啟新程
建筑設計一院黨支部始終堅持將支部建設成堅強戰斗堡壘,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通過思想領航鑄魂、管理創效賦能、作風淬煉固本三維發力,構建“黨建引領、業務賦能”雙輪驅動新格局,在經營管理、團隊建設、技術創新和先鋒示范中取得顯著成效,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
黨建賦能經營攻堅,筑牢發展根基
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立足經濟發展大局,緊扣集團“三轉三提升”戰略部署,以“增值設計”為核心導向,構建多維度高質量發展體系。在支部的引領帶動下,市場開拓多點突破,聚焦鄉村振興、礦山修復等國家戰略領域,同步布局綠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興賽道,成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3.20%,利潤同比增長387.7%,凈現金流同比增長112.90%,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92.51%,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鍛造專業協同鐵軍,凝聚團隊合力
支部作為核心領導力量,高度重視團隊建設。作為建筑設計一院的領航者,支部書記、部門負責人向照發以“數字化革新+人才孵化”雙輪驅動戰略為核心,從零起步構建專業協同團隊。通過搭建科學組織架構、培育梯度化專業能力、建立高效跨專業協作機制,為技術服務體系筑牢根基;在支委的引領與推動下,部門團隊研發的協同設計綜合管理系統(獲軟件著作權)累計支撐318個項目高效推進,處理業務流程超2.6萬次;編制10余項標準圖集與管理規范,推動部門管理精細化升級。支部構建系統化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跨專業協作效能,培育國家注冊人才24人、省級專家12人。團隊從初創時的單一設計業務拓展為覆蓋BIM技術、裝配式建筑、綠色節能等前沿領域的“設計鐵軍”,實現專業配置全面化、協同作戰高效化的跨越式發展。
技術創新驅動轉型,激活發展動能
支部將技術創新作為戰斗堡壘的重要陣地。副院長、設計負責人夏海洋帶領黨員骨干團隊在四川自然資源科創空間產業園項目中以“毫米級”精度攻堅107.45米超限高層建筑,實現“零返工”交付,超限抗震專項論證一次性通過省廳審查;副總工程師蔣正濤桌上磨邊的規范手冊與貼滿便簽的手稿,見證了32輪結構優化、200余次模型試算的攻堅歷程;副總建筑師佘勇在京泰物流產業園四期工程中,立足建筑方案與結構安全的協同創新,帶領團隊將隔震技術、消能減震措施與韌性結構體系深度融合,成功攻克建筑抗震難題,樹立行業安全建設標桿。這樣的突破在支部創新實踐處處可見:錦陽社區綜合體首創“平戰結合”設計與BRB結構支撐技術,雙流、夾江廠房首次應用特殊防核輻射工藝,武侯區幼兒園采用區域首創的全鋼結構裝配式設計,川大望江校區恒溫恒濕游泳館填補部門技術空白。支部積極擁抱新技術,應用AI提升效果圖效率與質量,運用BIM模型協同縮短工期。累計獲省部級以上工程技術成果獎12項,構建“創新驅動-技術突破-效益提升”良性循環。
先鋒典范示范引領,彰顯使命擔當
支部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堅強后盾,“一名黨員一面旗”的示范效應顯著。運營中心主任杜子衛常言“黨員就要啃最硬的骨頭!”創新設計全鏈條服務模式,個人累計完成自主經營合同額3100余萬元,帶領團隊實現自主經營合同額2500余萬元,推動全員經營戰略落地生根;面對宜賓三江新區住房建設項目前置條件不足的困境,副院長宋立靠前指揮,通過全程督導壓實攻堅責任;組織委員、建筑設計一所所長殷棟同步創新“早晚雙碰頭會”工作機制,實現問題日清日結。團隊僅用12個晝夜完成施工圖設計,并在15天內實現線下圖審一次性通過,高效突破項目瓶頸。紀檢委員蒲賢杰通過優化運營流程、強化合規協同保障,為部門持續穩健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建筑環境所所長馮家成勇挑青龍湖未來公園社區房開項目重擔,聯動項目形成集群效應,搭建平臺攻克膜結構難題;工程咨詢所所長徐嬌在甘孜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川縣英烈紀念園等項目中彰顯擔當,個人獲評“省勘協優秀共產黨員”,扎根基層推進惠民工程,嚴守“清風工程”廉政底線。14名黨員牽頭攻堅項目,共同繪就支部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建筑設計一院黨支部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筑牢戰斗堡壘,以更高標準強化政治建設,以更實舉措推動創新發展,以更強擔當服務集團發展大局,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